談老子的「不爭」

今日上課講到《道德經》第22章,其中老子提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時,有學生提出:「假如人們不去競爭,社會就會沒有進步。」因此,他們認為競爭是必要的。也有學生說:「即使競爭也沒有不妥,競爭可以激發人上進,精益求精。」

當然,我們若果追問下去,到底進步是否會給社會帶來好處?繼而要區分所謂「進步」的東西,亦可能有或好、或壞、或不好也不壞之別。學生們會更清楚老子的理想社會和理想人生是甚麼。但想到剛上課沒幾天,學生對老子的思想還是不甚了了,故就不往此方向說下去。

我覺得老子提出「不爭」之說,是想提醒人們不要自尋煩惱,使人免受不必要的傷害。

因為有競爭就有患得患失之心,有我與對人不一樣的分別心,有把別人比下去之競勝心;當完成那件事情後,成功的自滿、自豪感,失敗的會有挫敗失落感。其實,不硬跟別人比較,不直接參與競爭,也可以把事情做好。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想,在老子心目中,我們最大的對手,其實是自己。所以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老子的不爭不是放棄,不是不認真或不努力,只不與別人比拼,不必去找假想敵,這樣才不致受人牽制。老子希望人們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掌握自己的特定目標,以平常心做事,只求盡其在我就可以。所以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過,在現代社會,以商業掛帥,以競爭為尚,標榜高成就和高效率,要學生理解老子的想法很不容易,更不用說要他們接受這套理論,奉行這套思想。當然,要把老子的想法全然落實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是不切實際的。

本篇發表於 人生。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談老子的「不爭」 有 2 則回應

  1. Patsy 說道:

    人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目的是盡本分,或者是為別人作出貢獻,又或者是做了高興,又或者是做了有滿足感,這情況下做事是愉快的。若做好事情郤存心為爭寵、爭名、爭利、爭權,都有患得患失之心,那一定是不愉快的。
    [版主回覆09/10/2008 12:56:00]做好本分,其中之一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子女、學生的本分,不是要人家讚你很孝順,或者表揚你很聰明,很勤奮。你本來就覺得這是理所然的事情,刻意標榜,顯然是有人認為最得不夠理想,或者期望做得更加好,才要特別提出。所以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

  2. Catherine 說道:

    老子認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
    [版主回覆09/10/2008 12:50:00]媽媽已很簡要地回答了你的問題。
    老子認為最重要是了解自己,所以他說「自知者明」,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取向,才可以說你的競爭對手是不是自己,當然把別人當成是對手,肯定是一件很疲累的事情,也容易令到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Catherine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