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辨別輿論的批判水平

今日報章上刊登了財政司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走進教室看見中六的學生都在翻閱報章,(由於我要求他們人人都訂閱一份報紙,也有責任經常使用報紙來教學。)於是趁機會跟他們討論政府昨天所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一方面想了解他們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想引導他們反思各方面對這份預算案的評價。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無論是讀、寫、聽、說,以及中國文化等方面,經常都考核學生的理解、表達、分析、綜合、批判、評論等能力。即時引用報章時事作為教材,既切合時宜,也容易讓學生投入。相信這兩節課,學生也會有所得著。

為了讓人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通常我都愛隨機邀請學生發言,譬如這次我請教室入口那並排兩行的十位同學發表意見,左邊一位覆述一段在報上或電視、電台上的評論,右邊一位則回應此項評論的優劣得失,每組同學發表完後,我或略作補充與回應,或再請其他同學繼續就此話題發表個人觀感。

學生就多個熱門話題深入討論,也提出了個人的見解。我發覺學生對議員、政客的一面倒評論,並非人云亦云;也與那些電子傳媒所挑選訪問的市民,並非「一般」見識。雖然,有些學生沒有注意到受惠或受影響人士的人數與有關款額的具體數字與比例,但對是非黑白仍是清晰的。當然,學生如果沒有閱報的習慣,以及對時事評論沒有一點自信,未必敢提出自己的見解。而學生不怕別人的評論照單全收,並可以提出一些個人的觀點,我相信這與我在上學期已給他們做了一些時事評論分析練習有點關係吧!但我們也得相信學生有獨立思考,公平客觀分析事理的能力。

近十多年來,在香港形成了一種歪風,就是社會上時不時流傳一些盲目的批評、一面倒的批評、以偏概全的批評、煽情的批評、嘩眾取寵的批評。可惜,帶同情與諒解的批評、有深度與識見的批評、有遠見而全面的批評或讚得衷心而評中要害的批評卻甚為少見。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現象,也是香港的大不幸。

過去,也曾有電台和電視台邀請我接受訪問,使我對傳媒起了很大的戒心。電台那次還好,因為是早幾個小時前預約好的現場電話訪問,所以沒有被刪剪;但有其次電視訪問,其中兩次的情況卻很糟,一次是個有關教科書的專輯,可能言論不夠「激」,以致長長一段訪問完全沒有「出街」。另一次是個新聞節目的訪問,則斷章取義,只選取了一小段,幾近有曲解我的意見之嫌。

鼓勵市民發表意見是好事,但我們所聽到的意見,到底經過怎樣的加工和選擇,身為聽眾與觀眾的,卻不得而知;聽聽專家議員的高見也可增廣識見,但他們究竟有沒有偏執或私心,自己也得獨立思考,別盲目附和才好。

 

 

本篇發表於 教育。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辨別輿論的批判水平 有 4 則回應

  1. Catherine 說道:

    因為回應太長,所以寫了在自己的BLOG上
    http://hk.myblog.yahoo.com/creamy415/article?new=1&mid=1688

Catherine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