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要重新了解市民

(星島日報報道)今屆立法會選民人數創下三百三十七萬的歷史新高,但投票人數和投票率都遠低於上一屆,政府民望下跌和政黨紛紛告急,都無法把投票率扯高至與上屆看齊,選民熱情冷卻,是很值得政黨和議員反省。

上屆議員和候選議員在立法會競選時,大都以批評政府無能和自己要為民請命,爭取甚麼、甚麼的。似乎只要政府肯付鈔,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問題都可以馬上得到解決。至於由此引申出來的其他問題,卻避而不談,或者乾脆隻字不提。難道選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凡事保皇黨」,一是「凡事反對派」。雖然,今屆選舉也有些獨立候選人出來競選,但礙於缺乏發聲的平台,缺乏支持的網絡,缺乏所謂鮮明的政治理念,他們的聲音都顯得十分模糊和軟弱。

對星島日報是日的社論的觀點很同意,分析也十分中肯,但傳媒在是次選舉中也有部分責任,因為他們擁有讓不同政見的人發言的平台,他們的持平,他們的眼光,他們的胸襟,他們的果敢,他們的抱負,他們的營運策略,正是協助市民正確認識我們的社會,認識我們的政府,以及認識我們的議員的重要橋樑。

報紙不要給政黨或議員故意製造新聞所利用,有時眼見報社記者不自覺地給吵鬧的熱鬧場面所吸引,而有見地、有份量、有建設性的言論卻往往在強大的噪音中被忽略了,這是很可悲的。

本篇發表於 時事。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議員要重新了解市民 有 3 則回應

  1. Patsy 說道:

    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究竟是因為議員喜歡用出位的言論表達意見,才引起巿民及傳媒的注意,還是巿民及傳媒喜歡出位的言論,議員才不得不以此取悅他們?無論誰先誰後,我認為都是香港的悲哀。

  2. chi hung 說道:

    有很多富爭議性的話題,初時民意不一定很明確,但在社會輿論的醞釀期間就會慢慢形成氣候。而報章的記者、主筆,怎樣去報導分析,到底要訪問那些人;或者政黨的領袖、立法會議員,怎樣去評論,他們要提出那些議題,就起了關鍵的作用。因此,民意是可以營造的,輿論是有辦法去操控的。譬如:出位的言論最容易見報,因為有所謂「新聞價值」;抨擊政府最易煸情,最能突顯所謂「自己的見識」,也不必擔心官員會還擊,這是最易爭取注意的。此中把關人,就是從事傳媒工作的幕前幕後人士了。

  3. Catherine 說道:

    我覺得現在很多時所謂"民意",並不是真正市民的意見、意願,而是政黨、傳媒的意見、意願。

Patsy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ye@r *